Skip to content

加密货币的出现解决了人类从古到今的问题:最佳价值媒介。

想要理解加密货币,就必须先理解钱。

image-20191121155840214

人们交换价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交换,以物易物。但它只适合没有充分社会分工的小经济体,比如几十个人的原始社会,大家互相交换生活必需品。

但是到了更大更成熟的经济体里就不太行得通了。因为让大家去记各个物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一个巨大的功夫,一条鱼等于三根玉米等于一只鞋...这会是一个无限长的列表。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需求巧合

特性

所谓需求巧合就是,你卖的刚好是别人想要的。而需求巧合有3个方面:

  1. 需求

  2. 钱的功能

  3. 易售性(硬度和接受性)

因此,对于越大的经济体,直接交换就越行不通。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间接交换。比如把苹果先换成鞋,再去换鱼。这里的鞋就是所谓的交易媒介。当经济体中只有唯一一个交换媒介的时候,交换的效率是最高的。作为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是钱最本质的功能。

认证

奥派经济学之父卡尔-门格尔认为,在自由市场上,一个物品被当成钱所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易售性(Salability)。也就是持有人随时都可以轻易以最少的折损将其出售。

历史没有规定什么东西可以当钱,什么东西不能。只要一个东西被当成交换的媒介,都可以是钱。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人类历史上各种东西都曾经被当成钱。

人们的选择是很主观的,所以也没有“对”或“错”之分。但是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被当成钱的物品同样要面对需求巧合的问题。

尺度上的易售性,即是否容易被拆分或打包出售。空间上的易售性,即是否容易轻易被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出售。空间上的易售性导致历史上的钱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重量比,比如一克黄金就能买很多东西。而这两点其实并不难被满足。最重要的是时间上的易售性。

时间上的易售性意味着一个物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能保持,这会让更多人愿意将价值储存在这个物品里。这个重要的特性是钱的第二大功能:储存价值(Store of Value)

如果一个物品想要具备储存价值的功能,它首先在物理上必须不容易损坏(腐烂、生锈等)。更重要的是,它的供应量不会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人类历史上的钱,或多或少都有天然或人为的限制增量的机制。产生新钱的难度决定了钱的硬度:供应量很难增加的钱被称为“硬通货(Hard Money)”,容易大量增加的被称为“软通货(Easy Money)”。

钱的硬度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 钱的硬度=STOCK(现有供应量)/FLOW(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新增供应量) $$

硬度越高,说明它越保值,越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跨越时间的易售性就越好。

任何被用于储存价值的物品,供应量都会被人为地增加,而供应量越容易增加的物品,它就越容易失去储存价值的属性,这叫做软通货陷阱

任何自然、科技或政治的发展,导致某种作为钱的物品的供应大幅增加,最终都将会让它被其他东西代替,从而失去钱的属性。当技术的发展让贝壳很容易获得的时候,人们就转用金属或纸币了。当一个正府大量印钱的时候,他们的居民就会转而持有他国货币,黄金或者其他更可靠的资产。上个世纪给了我们无数这样的悲惨例子。

虽然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任何交换媒介,但现实就是,选择硬通货的人长期来看是最受益的。钱的硬度和易售性从来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一个物品的易售性。因此,奥派经济学家认为,自由市场的充分竞争自然会让健全的硬通货脱颖而出,而强权的胁迫只会阻碍这个竞争的过程。硬通货对社会和个人有着比金融层面更深远的影响。

除了硬度以外,易售性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其他人的接受度(Acceptability)。越多人接受,流动性就越好。

IT行业的发展非常好地展示了某些标准会很自然地统治整个市场,因为网络的增长是指数级的。比如,在同一时期,无数社交网络公司百舸争流,最后胜出的是脸书和其他个别几家。还有,收email用的IMAP/POP3协议,发email用的SMTP协议。虽然其他很多协议也很棒棒,但是不能跟现有的email体系互通,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钱也是一样,几乎无法避免地会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成为主流的交换媒介,因为易售性是最重要的。

而广泛被使用的媒介就引出了钱的第三个功能: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统一的计价单位让复杂的经济计算成为可能,这让更复杂的分工、资本的积累以及更大的市场成为可能。

市场经济依赖价格机制,而价格源自共同的交易媒介,价格反映了各种商品的相对稀缺性。而只有硬通货才能更精准地反映价值。

一个经济体大小的理论上限决定于有多少人愿意统一使用同一个交换媒介。经济体越大,机会就越多,收获就越多。更重要的是,生产架构会更加成熟,更加长远。比如,原始社会,捕鱼就是靠一个人一双手,花一个下午抓那么几条。而随着资本积累,人们可以花更长的时间,造更好的渔船,捕更多的鱼,单位劳动力的创造的价值更高。

如果没有钱

作为交换媒介,让社会分工;

作为储存价值的工具,让人们更关注投资未来而不是直接消费;

作为计价单位,让盈亏得以被衡量。

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本文为《The Bitcoin Standard》第一章的读书笔记。

《The Bitcoin Standard》是一本经济学教授写的关于加密货币的书,但是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不是在讲加密货币。很多媒体把书名翻译成《加密货币标准》,我个人认为是很不准确的。应该参考The Gold Standard对应金本位,将其翻译成币本位。

上一次经济大萧条

image-20191122153159772

​ 凯恩斯主义主张正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那”看得见的手”去调节市场;而奥派经济学家们则认为应该尊重市场自由,减少管制,让自由市场那“看不见的手”自我调节。奥派指的是奥地利学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大量增发,不可避免的导致货币大量贬值,战败国需要支付天价赔款,领导人能想到唯一浪漫的方法便是货币贬值,慢慢还债。大萧条前的20年,收入和物价双双虚高,泡沫破裂以后,价格才冒出理性的氤氲。

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牛奶卖不出去,宁可倒掉也不给穷人的故事出现的伏笔。

和现在国内的猪肉的情况不尽相同,巧了不是么?

image-20191122154320890

凯恩斯主义曾流行很长一段时间,他主张的政府调控非常盛行,由正府发行的法定货币,简称法币。法币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兑换成黄金的,一种是不能兑换成黄金的。它们都由正府发行,但本质天差地别。

在金本位的语境下,正府只是履行制定货币单位以及印刷纸张的职能,每一张代金券都有对应的黄金背书。正府无法控制黄金的产量,普通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用自己手上的票据去银行换取黄金。

而我们今天接触的到的法币,由正府的信用背书,正府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增加它的供应量。任何人想要用其他货币作为交换媒介都是不被接受的,任何人想要自己印刷法币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交子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币是中国宋朝的“交子”。

当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在位:公元960-976年)下令回收四川的黄金、白银和铜钱,运往东京,并禁止带铜钱入四川。于是铁钱成为四川的主要货币。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加上铁钱又便宜又重,民众往往将铁钱寄存在“交子铺”中,换取票据交子,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作交易。后来这买卖被官方看中,开始特许经营,禁止民间私造。到了宋朝第7任皇帝宋哲宗年间,交子无限制增印,大幅贬值。最终在第8任皇帝宋徽宗在位时期被废除。

正如以前的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概念叫钱的硬度。法币如果想要存活得久,一定不能毫无限度地增发。

货币的国家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就是一个欧洲中部的小战争。至今历史学家们都给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激进分子的冲突怎么就能导致一场持续四年、伤亡数千万人的全球性战争。

一战跟之前的局部战争最大的不同,即不在于国家战略,也不在于地缘正治,而是财政。当时欧洲各国还在实行金本位,正府持有大量属于国民的黄金。当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跟通过税收为打仗提供经费比起来,似乎直接印钱要容易得多。所以当时各国货币纷纷与黄金脱钩,让国民使用纸币,并且不能兑换成黄金。在金本位之前的货币时代,钱都在老百姓自己手里,国与国之间打仗拼的是国库里的存款,花得差不多了,仗也就差不多打完了,所以一般耗不了多久。而在金本位之后,拼得就不再是国库了,而是举国之力。只要货币还在国民和外国人手里流通,正府就可以无限制地印钱为战争提供军费,并由国民买单。20世纪以前,世界是相对和平的。

如果当时欧洲各国还维持金本位,或者国民自己持有黄金,那各国想打仗就只能靠征税而不是印钱了。那样的话,总有一部分国家国库的钱会先烧光,国民也不愿意掏自己腰包资助战争,世界大战可能几个月就打完了。

当时的欧洲各国间打仗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各国的君王多多少少都算是亲戚关系,前线的士兵拼死拼活为的不过是君王们的面子和虚荣。在1914年的平安夜,前线的英法德士兵们,也不打仗了,卸下武装,大家一起踢起了足球吹起了牛,还亲切合影留念一起上了报纸。

平安夜休战(Christmas Eve Truce)

士兵们心里也清楚,他们之间也没有什么家仇国恨,大家都是自己人,这样的战争继续下去一点必要都没有。即便如此,战争还是僵持了四年。最终,德国和奥匈帝国经济崩溃,货币大幅贬值,被迫投降,一战才宣告结束。

瑞士作为中立国,一直保持着金本位,下图是参战各国货币兑瑞士法郎的走势(起点都为1)。

由于战争期间货币的滥发,一战结束后,各国也不可能回到金本位了,因为账根本算不明白。钱从此离开了自由市场,进入了各国正府的掌控之中。

从原本完全由市场参与者自由选择交换媒介到后来价值、供应、利率都由各国正府操控。这样的货币系统,奥派经济学家哈耶克称之为货币的国家化。